超過三分之一的恒星吞噬了它們自己的一個或多個行星
作者:玖月奇跡 来源:小田和正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11-02 17:53:07 评论数:

超過三分之一的恒星吞噬了它們自己的一個或多個行星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cnBeta: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赫洛諾斯(Chronos),很多恒星都吞噬了它們的孩子。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超過三分之一的恒星吞噬了它們自己的一個或多個行星。這些發現可以幫助天文學家排除不太可能包含類地世界的恒星係統。
雖然沒有參與這項工作,但是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天文學家 Eric Mamajek 表示:“這可能會成為這個主題的經典論文奠基之一”。
研究人員幾十年來一直知道,恒星有時會吞噬它們的後代。岩石行星富含鐵、矽和鈦等重元素,而恒星主要包含氫、氦、氧和碳等較輕的物質。當一顆行星被吞噬時,它的重元素在恒星的外層散開,在其光線中留下明顯的吸收特征。
領導這項研究、來自帕多瓦天文台的天體物理學家洛倫佐·斯皮納(Lorenzo Spina)說:“如果一顆恒星的鐵含量異常豐富,而其他元素,如碳和氧,這可以被解釋為行星被吞噬的一個標誌”。
他和他的同事通過觀察 107 個包含兩顆類似太陽的恒星的雙星係統來調查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類似於《星球大戰》中虛構的雙星世界塔圖因(Tatooine)。雙星是從同一團氣體和塵埃中誕生的,因此它們的化學成分應該是幾乎相同的。研究小組還選擇了在質量和溫度上極為接近的夥伴--基本上是雙胞胎。
在這些配對中的33個中,其中一個同伴與另一個相比顯示出較高的鐵含量,這是行星吞噬的跡象。這些同樣的夥伴也富含鋰,使吞食世界的假說得到進一步證實。盡管類太陽恒星出生時就有大量的鋰,但它們在生命的頭一億年內就會燃燒掉,因此在研究樣本中的較年長的恒星中看到鋰,表明它很可能來自一顆行星。
研究小組還發現,異常的化學特征在最熱的恒星中出現的頻率更高。斯皮納說,這是有道理的,因為熱星的外層很薄--行星的物質會集中在一個較小的體積裏,留下一個更明顯的特征。
利用這些不同的證據,研究小組能夠建立這樣的模型:20% 到 35% 的類太陽恒星會消耗一些類似於地球的後代。這樣的事件可能發生在這樣的係統中:行星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會把其中一顆行星甩到中心恒星上,或者使它足夠接近恒星,從而慢慢蒸發並吞噬它。這些結果今天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
相關報道:三分之一類日恒星以其行星為“食”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科技日報(劉霞):意大利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大約1/3的類日恒星吞食了自己的一顆或多顆行星,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天文學家排除不太可能包含類地行星的恒星係統。
幾十年來,研究人員已經知道恒星有時會吞沒它們的“後代”。岩石行星富含鐵、矽和鈦等重元素,而恒星則大多含有氫、氦、氧和碳等較輕的物質。當一顆行星被恒星吞沒時,它所含的重元素會彌散到恒星的外層,在光線中留下明顯的特征。
最新研究負責人、意大利帕多瓦天文台天體物理學家洛倫佐·斯皮納說:“如果一顆恒星含鐵量異常豐富,但不含碳和氧等其他元素,這可以解釋為其行星被吞沒的蛛絲馬跡。”
在最新研究中,斯皮納及其同事通過觀察107個雙星係統(包含兩顆類日恒星)來研究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雙恒星從同一團氣體和塵埃中誕生,因此它們的化學成分應該幾乎相同。研究小組還選擇了在質量和溫度上彼此非常接近的雙恒星。
結果表明,33對雙恒星中其中一顆恒星的含鐵量比同伴高,這是恒星吞噬行星的跡象。這些恒星也富含鋰,進一步證實了“吞噬行星”假說。利用這些不同的證據,研究小組計算出,大約20%—35%的類日恒星吞噬了其行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天文學家埃裏克·馬馬耶克沒有參與這項工作。他說:“以前科學家曾對行星被吞噬進行過研究,但這篇新論文提供了更多樣本,並為這一現象提供了明確的統計證據。”
斯皮納認為,太陽不太可能吞沒任何行星,因為地球的重元素已經耗盡。這項研究有助於天文學家找到地球2.0——如果一顆類日係外恒星似乎吃掉了自己的“後代”,就可以將該恒星排除在外。
